青藏之路 August in Tibet: Part I
旅途点滴供分享参考 (第一篇-短篇)
到访西藏最佳月份从3月到10月,若打算到达珠峰大本营则是3-6月,随后是雨季,情况难测。10月后的西藏不对外开放。我们团队跟着新加坡曾兄弟的路线,可以在Chan Brothers Travel网站参考。若想更冒险些,且有更松动的时间和经费,可以联络查询例如Explore Tibet, 和iTibet 的小组团队日期与路线。在马来西亚的旅游爱好者也无不知Lev Art 旅游团队,他们也时常在面书发表各个将前往的地点和日期,大力推荐。
Chan Brothers Travel (Singapore): https://www.chanbrothers.com/
Explore Tibet: http://www.exploretibet.com/
iTibet: http://itibettravel.com/
Lev Art: http://www.levart.com.my/en/
此行不适心脏不适者,哮喘,和高血压者。须理解身体状态,运动剧烈者在西藏必须抱着“年龄30,行动60” 的心态去活动。高山反应不是开玩笑,红景天不是仙丹,轻微至头疼疲倦,严重至入院在高氧情况下打点滴数日。不晓得会否有人认为越年轻越可以克服,越年长会较辛苦的概念。这概念并不太正确,因为越年轻的越认为自己无畏惧,行动也不放慢,往往就是自以为是与傲慢导致身体水土不服。爱洁癖的也必须作心理准备,到达西藏的第一天最好不要冲凉,只能抹身,时时确保体内的氧份充足。
多数团队会乘坐火车进藏区,多数选择硬卧但不保证与队友同厢,善后可以尝试处理更换。硬卧和软卧的分别是后者有门,一厢4人,床位稍微宽一些,设计多一点,价格贵些,但床垫的硬软没差。前者没门,第一层到第三层的价格有异。前后者的每个车厢只有共用厕,没有冲凉设施。 若要用洗手间, 可以选择一上火车赶紧使用。据说洗手间在火车进站时会被清理,所以随后也得赶紧上。过了一阵子洗手间或多或少都会“凶多吉少”。
任何旅游场所,从人到石碑都可以向你收费,若想更自在地摄影必须搁一笔费用。这不能全怪他们,流动的世界里藏族不持护照,而他们的生活也靠着旅游业维持。
后记添加,西藏的管制严格,离开拉萨的任何旅途会有警察跟随路上。从拉萨到日喀则或那曲等需重新登记,导游会负责。若是背包旅行的话,建议每到新的地域要登记,不然酒店/住所可能不允许让你留宿。
不允许拍军兵,藏民家访不可谈宗教政治。旅巴统一性会有五个监视器,其实到处都是。
旅游团队已被指定参观国家级的一些景点,包括逼你消费的“陷阱”, 所以务必坚定,就算藏医把你的病说得无可救药天花乱坠,坚定。
原本豪迈地立志想搭43小时从成都前往拉萨的列车,在搭了22.5小时从西宁抵达拉萨时已面容失色,浑身落魄失散,大大庆幸着22.5小时,足够矣。
为了不让自己太享受又不太折腾,我们位于硬座和软卧间的硬卧车厢,每个小空间里可以躺6个人,床与床间是我胳膊到手掌的长度,两旁从脚到顶也无法碰到第三层薄硬的床垫。共用厕永远是连连噩梦,手里握着空气清香剂大方地喷射,用香气掩盖安慰自己,可以憋多久就憋多久。我们窝在床上打发时间,偶尔欣赏窗外的景色,从手机荧幕一连串不断更新的图像,把我们贪恋新鲜事物的习惯,以同样的态度欣赏风景。
服务人员的手推车每一两个小时经过没有门的车厢卖着干粮食品和饮料,走廊边留下的花生瓜子和啤酒罐在沉闷和兴奋中数算着已过去的时分。
十点熄灯后,我躺卧在床边呆着,缺氧久久无法入眠,盯着明月照在窗边缓缓前行。凌晨四点列车经过海拔4700公尺的唐古拉山口我依旧半睡半醒着,心里一闷着赶紧坐起来作深呼吸。早上六点半再缩卷在走廊旁等待日出。七点半左右按捺不住睡意,随便坐就昏睡了两三个小时。
22.5小时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下完整地完成。
2:15pm- 12:30pm
(二)
选择如何看景
山峦从下至上z字形弯曲的道路瞬间把我们从地面位置升到山与云海之间。路边牛只平稳地站在斜面的山上食草。高处欣赏羊措雍湖崖边趴着,有的站立着的藏獒等着游客与它们照相合照,主人一张十元唤着。在海拔5000多的卡惹拉冰川,穿着藏族服装的女人抱着小孩主动站在相机前面提供一起照相的服务。一次次地拒绝后还是强硬地趁你拍照往你身边站,不得不更坚定地使唤她们离开。
在餐厅外也站着几位卖手工艺的姑娘和少男等待着,手里握着三四条项链和你开个廉价,有时随后跟着你走几步,不停地用手碰撞你的背后,前腹或肩上,不耐烦之下和她说,“请不要碰我。”她脸一翻在背后吱唔,“我没有碰你我哪有碰你。”
旅游付出的代价就是长期下来你的参观造成了无可预料的影响。有的时候更希望他们纯朴,一幕幕却是旅游的展演,他们演他们的角色,旅者演旅者的角色,有时候看谁更牛一些。
去纳不措
措,藏语里是湖的意思。
云朵笼罩山顶上,投影在灰褐的山峦,条状的影子更衬托出连绵不断的皱褶,粗糙的山上分布不均的绿黄草堆从远处仰望貌似铺上层层的绿粉。
市区外修建的道路未完成,满是水泥和崎岖的石头路上在座位上看见每个头大摇大摆地前行。
月亮悄悄地挂在天空边上,早晨10点了都还没离开。沿路上一柱柱地支撑着连环山下的铁轨,回望自己也曾在列车望出来看一辆辆经过的罗里和轿车路过。
(四)
雪域高原上解决方案
途径羊八井,费了两元人民币进去只有到膝盖三个墙的茅厕,排泄物从一个沟渠流到墙外,屁股光溜溜地往外”秀”。羞,已不是时候。随后嘴涎着陈皮,含着足以润喉的水,不敢再去另一站用厕。
(五)
所谓“圣湖”
远眺圣湖还算浪漫。
车子走了近3个小时到达,海拔近4300公尺,没有头疼也会在那太阳辐射超猛加寒风下头晕目眩。路过一列列摊子后往圣湖走20分钟,一路上牛马粪引来众多飞虫,扑鼻的还有尘土飞沙。当地人带着小孩坐在路边,小孩双颊通红,曝晒在阳光下,眼睛一眨一闭地留意是否旅人在拍他,伸手讨小费。他们坐在那里一定有数小时,隐隐地展示出”这就是你想象的西藏,来拍我啊。”
小李比个例子,第一位游客去西藏把当地人和稀奇的动物拍下,一份好心塞了几块钱给他们,第二位游客也同情施舍,第三位和接踵而来的以此类推都展示同样的动作,而有一天旅者来了,拍了,走开,当地人肯定会觉得怎么只有你没有付费。 当然这只是个比喻,可是我们都知道他们是冲我们而来的。
湖边听到拉着牦牛的商人呼唤旅客来摄影,一只只大同小异的牦牛有的站着,有的蹲着,每只隔了十步左右,近乎都闭上眼睛。当游客逼近,它的主人石子一抛,唤醒牦牛站立迎接客人。我付了30人民币,6个小时的车程输给了自己那份同情心。
说到飞虫,它们往头发里钻,衣裤上黏。湖边没能让人安静地坐下来,对着一望无际的云海,那么地靠近山峰,和看不见1920多平方千米全景的湖泊,却也比想象中的遥远。
碧蓝的圣湖,偶尔有鸭子栖落水中,飞鸟拍打水面,其外及其平静,微微的湖水拍打岸边。
回到旅巴,我苦笑地对他说:“新西兰的湖泊已经足够。” 他回答说:“只是海拔高很多。”
布达拉宫
它的宏伟不管是黑白,还是艳丽的白黄红,依然的震撼。恰好上方蓝天无云,云朵与四方的山脉缠绵一起,太阳照射下的布达拉宫近乎不能用我们的肉眼直视。光芒反射在白皙皙的墙上只能在墨镜之下欣赏这15层楼壮观的布达拉宫。每个人被叮咛要放慢脚步上下梯级。
远处山角下躲藏着缩小版的布达拉宫,供文成公主实景剧演出的布景,酒店餐厅里摆放模拟版本的布达拉宫,精品档位销售着橱窗摆设迷你版的设计,和画家手里唐卡的布达拉宫,全围绕着这无法取代和媲美的布达拉宫建筑设计。无法用双眼再去追溯原始的布达拉宫,那一关关的安检,逼近似买卖饰品穿着藏族服饰的商人,耳边围绕着拿着一叠叠纸钞送上门兑换的服务,摸你求乞讨怜悯心的藏族小孩,在未去之前摸索着历史痕迹记载下来的细节顿时被这些打断,分心。
旅游,若可以保留着想象的空间,或许更美一些。
*下一篇将稍微分享行程中旅行团队的路线。当然这个团队所编排的路线并非最理想,只能说每条路中的不完美还是一种体会。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