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之行的反思(一)
在前往某个地方旅游之时,我不仅会看看有哪些是“非去不可”的旅游胜地,哪些是不受大众广泛介绍的特色景点,更加会为了对该地方有深一层的了解,会从一些我比较熟悉和常看的社会评论者,或搜寻网上的文章去探讨别人对这个国家都写了些什么。
去年年尾去日本之前,我大约看了相关的文章,不至于能从中去引申更多的评论,绝大多是联想自己的体验,观察,和纯粹分享。
我们都对于日本的礼仪不陌生,对于他们的热情和体贴更是敬佩。那又是为什么一位友人曾表示在一间有名的寿司店,同样是Omakase套餐,他们皆是外国人,只是友人和朋友们是黄皮肤,坐在隔壁的几位陌生游客是白皮肤,最后结算时,白皮肤的游客们竟比他们的还要贵。当中是发生了什么误解吗?
对于那些并不收外国游客预定的餐馆,你又是如何看待?竭尽所能找到日本中介人订位,还是宁愿不去?不欢迎外国游客的温泉,餐馆和酒吧,你又是抱着什么样的感受?是郁闷?还是进不了也罢,还有好多别的选择啊!即使在知名的寿司店坐下也吃到了,但他们是将日本人和外国游客隔开两个不一样的空间用膳,这样的安排会不会显得格外做作?我们应该为了自己不是日本人,不懂日语和一切传统礼仪的份上,不管怎样都理所当然地抱着一种不冒犯和全然尊重的态度?
梁文道便有一篇“外国人不可(日本例外之一)”写到:“就像无数哈日族所说的那样,这是日本人认真态度与待客诚意的体现。材料是特地为客人千挑细选的,他当然怕你失约;他有心要和你好好沟通,所以你当然该懂日文。”接着他也搬出了一个例子。一名叫David Christopher Schofill的美国人,虽然说着流利的日语,手持着日籍和改名换姓之证,却还被一家泡温泉的拒绝门外。他将此事告上法庭,随后开设了“维权斗士”(Debito.org),
收集各个种族歧视的案例,也提供外国人入境,移民,和遇到问题时如何应对的资料等等。
确确实实,如果只是观光,这些种族歧视的经历都还是可以撇之不顾。要更全面地谈,是要从历史,教育,和种种精神,理念,和文化制度开始说呢,毕竟日本人非常尊重“不麻烦到别人”这件事上。在这种“外国人不可”的规矩还存在的同时,我们就尽可能在日本观光时,在列车上保持安静,在特定的寿司店不向厨师讨更多的芥末,这些都万万不可啊。
Reference:
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32452
http://www.debito.org/
Comments
Post a Comment